(相关资料图)
大年初一
还没等闹钟响起,我已经在提醒自己今早要去看无名。因为疫情,差不多三年没踏入电影院的我感到一切熟悉又陌生。除了是去看正主,也是为了弥补七年前没看罗曼的遗憾。看完我想,临近中考还花这么多时间去看这部电影,是值得的。
电影的最后一幕,王一博像王传君坦白了自己的身份,一枪对准了他的头。一声枪响后,全剧终。看到这一幕,我直接哭了出来,也知道了他去佛堂的目的,哭得更厉害了。很难想象当时叶先生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,但我隐约看到他眼里泛着泪光。为了国家,他不得不去做一些自己平常无法下手甚至无法想象到的事。战争胜利了,但这是用什么换来的呢?
我很早就接触了程耳导演的作品,只是因为儿时的好奇,觉得“罗曼蒂克消亡史”这个名字很好玩。浪漫,爱情是怎么消失的?便点进去看了看,只觉得每帧画面都很唯美,故事很无聊。画面就成了儿时的我把这部电影看完的支柱。现在看来,虽然也不是很懂,但对程耳对于人性的理解大为震撼。无名也是一脉相承,画面干净得一尘不染,毫无多余之地,但与此同时,运用大面积的色块和留白是画面变得唯美充盈,其中又不乏强烈的对比和冲击力。比如轰炸广州那段,中国人都躲在黑暗的防空洞里,而日军轰炸机里的飞行员却惬意地望着海天一色,看得还有些腻了。一车车浑身裸露尸体在泥泞的废墟中被人推走,配乐却是日军基地的广播和用钢琴伴奏,运用倚音来创造的轻松谐谑的曲调,让人不寒而栗,张力拉满。
程耳还运用了很多暗示。作为一个学了十年古典乐的人来说,有一处的配乐让我印象最最深刻。渡边给叶先生看了关东军的布防图后,叶先生说“天皇万岁时”,立马插进了莫扎特安魂曲的第一乐章落泪之日,是谁要落泪了,看过的都懂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。
说实话,现在能把电影拍摄到如此地步的导演,可能只有程耳了。往些岁月里看的都是一些清汤寡水,笑笑就过去的商业片,这次看片经历是真的和以往不同,是真正能让我从电影表面去思考背后关于这个社会,这个世界的一些问题。有些人自私自利,极致的利己主义者,也有人可以舍生取义。但和平难能可贵。这部电影从头到尾充满矛盾点,随后一一解开,相当有成就感。有些故意黑的,我也真不理解这部电影踩到了谁的尾巴。似乎真的藏着一些罗斯福呢。
“尊重每一位观众”——程耳
关键词: